您现在的位置是:棋霖娱乐网 > 时尚

扎根大山深处的“匠心”:三十五载传承 守护万家灯火

棋霖娱乐网2024-03-29 05:18:14【时尚】7人已围观

简介运检人员进行设备巡检。 张雨滴 摄(新春走基层)扎根大山深处的“匠心”:三十五载传承 守护万家灯火中新网杭州2月4日电(张煜欢 张雨滴)春节团圆时,万家灯火明。浙江省杭州市北郊的栲栳山中,寂静之下,5 雪域仙缘

运检人员进行设备巡检。匠心 张雨滴 摄

(新春走基层)扎根大山深处的扎根“匠心”:三十五载传承 守护万家灯火

中新网杭州2月4日电(张煜欢 张雨滴)春节团圆时,万家灯火明。大山的载灯火雪域仙缘浙江省杭州市北郊的深处守护栲栳山中,寂静之下,传承500千伏瓶窑变电站(下称瓶窑变)灯火通明,匠心一群坚守于此的扎根电力人忙碌依旧。

投运于1987年的大山的载灯火瓶窑变,是深处守护浙江首座超高压变电站。如今,传承其已成为浙北地区重要的匠心枢纽变电站,被誉为浙电“山海关”。扎根近日,大山的载灯火中新网记者走进这座大山深处的深处守护变电站,透过主控室已退役的传承控制台,以及陈列室里的旧物,依稀能追寻到那段艰苦奋斗的雪域仙缘历程。

瓶窑变陈列室里的中英文对照笔记。 张雨滴 摄泛黄的纸页 记录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

时间回到20世纪70年代,彼时浙江经济快速发展,用电需求大幅度攀升,导致用电异常紧张,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的主网架迫在眉睫。

1987年,瓶窑变的投运,缓和了浙北杭嘉湖地区用电短缺情况,让浙江电网迈入超高压时代,亦成为浙江电力工业史上一座里程碑。

同年,36个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也成为了浙江第一批50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架的守护者。

“瓶窑变投运初期,用的都是进口设备,说明书是全英文的,我们毫无头绪。”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杭州运检中心五级职员、瓶窑变所长吴金祥回忆,曾经的他如一张白纸,几乎从零开始将全英文的说明书一点点翻译、琢磨,最终转化为可进行实操的中文内容。

在瓶窑变一楼展览室里,陈列着吴金祥和他的同事们一本本手写的笔记。泛黄的纸页上,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中英文的专有名词、操作流程、注意事项,也记录着一代人的责任与坚守。

谈及最初学习英语的故事,另一位瓶窑变的“老伙计”——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杭州运检中心运维值长沈雄伟亦历历在目,“当时我们人手一本英汉字典,翻来翻去地查,但是还是有一些专业术语查不到。”

遇到这种情况时,便要等设备厂家来单位时再询问清楚,而有些术语本就没有对应的中文,他们便会用容易记忆的中文词语为其“命名”。

埋头查词典,研究图纸、资料,把设备从外向里全面吃透,做好安全生产……年复一年的工作,他们把整个青春献给了电网。令他们自豪的是,过去的进口设备如今已实现国产化,而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已“年纹已藏两鬓霜”。

彭雯进行设备调试。 张雨滴 摄卡通的工具包 装满年轻一代的热烈情怀

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,吴金祥一代人将电力领域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,而想要让瓶窑变长久的运行下去,还需传承。

在瓶窑变,新入门的员工都会与一名老师傅签订“师徒协议”,一对一的模式,师傅手把手教。

“除了平常我们哪里不懂可以问师傅,每个月我们还会有一次师徒互讲活动,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学到很多。”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杭州运检中心运检人员李韵告诉记者。

这位生于1992年的姑娘,过年几天仍在单位值班。被问及不能回家过年是否遗憾时,她自然地说道,“早就习惯了,家里人也习惯了”。

原来,李韵的父亲就是一位电力人,是她从小就崇拜的“光明使者”。受到父亲的影响,她在大学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电力专业。

“我明白选择了这个行业,过年过节能与家里人团聚的机会更少,但是春节保电的工作十分重要,我们服务的是更多的人。”李韵说。

万家灯火明的夜晚,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守护。

在瓶窑变的500千伏继保室,同样是“90后”的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杭州运检中心运检人员彭雯正在忙碌着。她的身上,背着一个与变电站严肃氛围“格格不入”的卡通工具包,包里面装的是日常工作要用的螺丝刀、斜口钳、剥线钳等工具。

“年后有一批设备要投运,这几天我们需要将其调试好。”彭雯介绍,“检修班原来给每个人发了一套工具和工具袋子,但是有点大,不方便随身携带,我就自己买了一个小包,也是我的专属‘武器库’。”彭雯笑着说。

从变电站的年轻一代的身上,已可窥见“匠人”精神的传承,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着。

变电站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。 张雨滴 摄花式水饺 拉近天南海北的“一家人”

在瓶窑变,有杭州本地的“老师傅”,也有来自湖南、河南、贵州等各地的外乡人。在这里,记者也见证了一次特别的团圆包饺子场面。

2017年来到瓶窑变的湖南小伙宋亮宇,今年也将在变电站度过新年。所长吴金祥看到这位小伙子包饺子生疏的手法,不禁撸起袖子下场指导,“你这饺子包的像馄饨。要先捏中间,再往两边压褶子……”

这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熟练翻飞几下后,一颗“元宝”样式的饺子很快成型。

“平常单位十分照顾我们省外的员工,我们都能回家过年。今年我留在单位值班,家里人也十分支持。”宋亮宇说。

每到年关将近,瓶窑变的同事们都会聚在单位的食堂一起包饺子,吃团圆饭。在一盘五花八门的水饺中,可感受到这个来自天南海北的“大家庭”的别样年味。

此外,瓶窑变还有多才多艺的老师傅,在工作之余,以书法为爱好。过年期间,都会为同事们写“福”字、写春联,为变电站增加一些节日的氛围。

欢声笑语之中,这座深山里的变电站热闹了起来。远处的万家灯火明亮依旧,便是他们日日坚守的意义所在。(完)


很赞哦!(44)